欢迎访问西京学院护理系网站!
请输入搜索信息: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正文 >>
用爱心叩响无声世界:西安交通大学志愿者公益助残15载
【2015-12-04】  【作者:】  【关闭】  【打 印

《中国青年报》2014年7月24日(记者 孙海华;通讯员 张丹 魏小平)题:用爱心叩响无声世界——西安交通大学公益助残15载

对刚刚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注册志愿者的大一学生段瑞瑞来说,这是一次不寻常的体验——他第一次加入学长学姐们长期坚持的“咸阳之行”助残公益行动,和学友们一起赴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一群特殊的孩子。

近1个小时的车程,校手语社的同学们忙着帮助志愿者们熟悉手语。多年参加这一公益行动的校手语社的同学们,显然更懂得如何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沟通交流。

这项助残公益行动,西安交大的同学们已坚持了整整15年。从1999年至今,很多参加活动的同学先后毕业,但公益行动却从未中断,志愿者队伍也一年年壮大——超过1500人、逾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用近1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两所学校之间架起一座爱心传递的桥梁。

无声世界的孩子最怕孤单

园园(化名)曾是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现在的她,在家乡的一家工厂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家庭。3年前,园园和丈夫步入婚姻殿堂。如今,两人一岁多的儿子身体健康,是个壮实可爱的小宝宝。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研究生兰艾青向记者展示了园园在当年婚礼上的照片。照片上,园园一袭白色婚纱,美丽大方,依偎在丈夫肩头,笑容甜蜜。

而兰艾青第一次见到的园园可不是这样。据他回忆,六年前的园园有些自闭,面对志愿者时十分羞涩,总是低头看向地面,手指也不自然地揉捏着裤边,不愿与周围的人有任何交流。这个女孩引起了兰艾青的注意。

在做游戏时,兰艾青有意识地引导园园参与大家的活动,并鼓励园园要有自信。第二年,第三年……兰艾青看着园园一步步褪去自卑,敢于追求原来想也不敢想的——比如爱情,比如理想。

“哥哥,谢你。”这条短信来自园园,兰艾青一直收藏在手机里。短短4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园园和兰艾青建立起这样亲密而相互信任的关系,源自1999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西安交大理学院团工委与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取得联系,希望做一次关于助残助教的公益活动。从此,两校结下了公益良缘。

“这里的孩子大都喜欢待在学校,不喜欢在家。因为有时不能和父母很好地用手语沟通,他们会觉得很孤单。”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庞庆勇老师在一篇题为《十五年如一日,感谢有你》的文章里写道:“孩子们手语用得多、书面语用得少,志愿者的到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孤单,成了这些特殊孩子们面临的最大困扰,而西安交通大学的志愿者们就是要叩响这无声的冰冷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从1999年活动之初一二十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数千人的行动,点滴爱心已汇集成爱的海洋。据不完全统计,“咸阳之行”助残公益行动15年来共帮扶残疾青少年2000余人,平均团队服务30余次/年,参与志愿者超过1000人次/年,总服务时长逾6000小时/年,累计服务近10万小时。

15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不断丰富“咸阳之行”助残公益行动的组织和支撑工作。在“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建设”的思想指导下,整合各项资源,加大活动投入,逐渐形成6大类、10余项服务活动,形成“青年学生为主体、多元发展为路径、学校支持为保障”的项目特点。

看到孩子们学习物资匮乏,志愿者们自2004年起募集图书资料,搭建起“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现在,募集图书已成为志愿者的日常习惯。10年里,他们募捐的图书已达5000余册,“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也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知识乐园。

“衣片爱心”活动则来自一名志愿者“咸阳之行”后的奔走呼吁。2011年,还是大一新生的张弘来到咸阳特殊教育学校,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家庭贫困,生活节俭。回到学校后,张弘开始呼吁志愿者们一起为孩子们募捐衣物。他的呼吁获得强烈反响,“很多同学捐来的衣物都是崭新的,即使穿过的也清洗得非常干净”。

受“衣片爱心”活动的启发,志愿者又发起了“集爱于瓶”活动。他们在校园里搜集废旧饮料瓶,用换来的资金为孩子们购买文体用品。目前,“集爱于瓶”活动已为咸阳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价值4000余元的文体用品。

志愿行动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15年里,西安交通大学“咸阳之行”助残公益行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交大人加入这个充满活力的队伍。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度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青年志愿者大队、学生书画协会、天文协会、航模队等10个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同学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为孩子们带去了现场书法教学、天文知识教学、航模制作、轮滑表演等展示和体验活动。

完善自我,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志愿行动不能只凭一腔热情。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怎样通过手语进行沟通,成为每一位志愿者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学生手语社承担手语培训任务。通过培训,每一位志愿者都能运用手语与孩子们熟练交流。“最神奇的是,天文协会的同学竟然能用手语与一个孩子聊黑洞原理,太强大了!”手语社负责人岳腾说。而这背后,是志愿者们辛苦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一批合格的志愿者至少需要接受1个月的手语培训,并通过测试才能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来。

兰艾青从大一起,就是“咸阳之行”的志愿者。2011年,他创办了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手语社。多年来,他从大一新生成长为学长,再到现在攻读硕士研究生,不变的是他对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的关怀与爱。每年的志愿活动,他必参加,无论课业多么繁重、各方面压力多么大,他从未间断。

兰艾青记得,第二次参加“咸阳之行”时,有一个小女孩跑向他并冲他灿烂地笑着,“时隔一年了,她记得我!”兰艾青摸摸女孩的头,感动的泪水漫上眼眶。

回到学校,兰艾青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创办手语社,是为了传达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聋哑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只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使这项活动的辐射面更广,逐渐在社会上形成帮扶残疾人的氛围。

同时,兰艾青也深深感到:其实,并不是他在帮助那些孩子们,而是那些孩子们在帮助像他一样的志愿者。“孩子们给了志愿者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让我们能清醒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现在的拥有,并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拉近咸阳和西安两地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助残志愿服务真正实现日常化,“咸阳之行”助残公益行动开设了团队的官方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网络,志愿者们随时随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

“我和两个孩子一直保持联系,交换了QQ,加了微信好友,他们还关注了团队和我个人的微博。他们遇到苦恼时总会第一时间联系我,每一个节假日我都能收到他们的祝福,真的非常欣慰。”2013年“咸阳之行”助残公益行动志愿者、光信11班周雪原同学说:“这份工作让我乐在其中、充满力量,我会一直做下去!”

志愿者们能够给予孩子们的是一份关爱、一个信念、一片憧憬,鼓舞孩子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在2013年高考中,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喜报频传,有3名同学分别被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中州大学录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妮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同时收到了以上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喜讯传来,志愿者们倍受鼓舞。

西安交通大学“咸阳之行”的志愿之路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企业在得知西安交通大学对咸阳特殊教育学校长期帮扶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也加入到了活动中来。同时,这一志愿行动也因其卓越的服务成效,获得教育部、陕西省及学校各项荣誉及表彰10余项,并于2014年6月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首批示范项目,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将就“咸阳之行”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向全社会进一步集中宣传和推广。

关闭

版权所有: Tel:029-6230720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 邮箱:hulixi@xijing.edu.cn | 总策划:韩朝 | 网站顾问:王晋荣